“土地关”抬高门槛 多家房企被迫推迟IPO
证监会与国土部去年联手推行的土地审核,今年已成为房企IPO的重要制约因素。
知情人士近日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受调控政策的影响,不少计划在今年实现IPO的房企不得不推迟上市。其中,上市流程中新增的土地审核成为重要制约因素。甚至一些旗下拥有地产业务的企业,其上市进程也受到了一定影响。
截至11月末,今年实现上市的房企仅有中骏置业和融创地产两家。而去年,共有11家房企实现上市,另有3家房企完成借壳上市。
有分析认为,除因土地违法有可能被中止IPO外,在国土部严查囤地的大背景下,房企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土地储备,从而影响其上市的估值并制约其上市。
土地审核成IPO关口
房企IPO过程中增加土地审核程序始于去年底。当时,国土部与证监会、银监会达成一致,对企业的土地违法情况进行审核,审核结果将作为审核企业上市、融资等的重要依据。
今年4月出台的“国十条”也强调,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,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。由此,土地审核已成为房企IPO过程中的重要关口。
知情人士表示,这一道新增关口的影响范围很大,不少计划在今年上市的房企不得不推迟上市日期。同时,一些旗下拥有地产业务的企业,其上市也受到一定影响。不过,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并不难,但由于涉及到规划等多重问题,要认定土地是否违规,需要一个过程。对于一些规模较大、业务布局广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,审核过程可能持续更长时间。
经历了去年的房企IPO大潮之后,今年房企的上市之路颇为冷清。上海长甲地产在本月初突然宣布暂停上市计划;绿地、中信等大型房企仍无实质性动作,其中,中信地产早在去年底就完成了上市前的首轮资产整合。
估值受影响不利上市
除因土地违法有可能被中止IPO之外,在国土部严查囤地的大背景下,房企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土地储备,也会影响估值而不利于其上市。
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土地储备作为估值的重要因素,是房企上市的重要筹码。如果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土地储备,则难以实现上市。
他认为,大型房企要实现上市,需要的土地储备规模应超过千万平方米;普通房企上市,也需要至少四五百万平方米的储地规模。
不少业内人士还对恒大地产上市的情景记忆犹新。有数据显示,去年11月初恒大上市之时,其拥有的土地储备规模超过4000万平方米,上市融资金额达到56.5亿港元,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也一度成为内地首富。 【返回首页】